近日花蓮光復因颱風樺加沙帶來的暴雨,導致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潰決,造成嚴重災情,讓全台人民的心都揪緊。
社團法人臺中市紅十字會於第一時間展開行動,昨晚完成物資盤點,並依照災區現場的儲備空間及緊急需求,於今日上午透過巴拿巴食物銀行與馬太鞍長老教會的協助,將第一批泡麵與飲用水送往災區。後續,衣物、枕頭、被子等生活物資,也將分批送達,以回應災民的實際需求。
然而,災害不僅帶來物質上的缺乏,更在心靈深處留下傷痕。當人們經歷驟然的變故,心理上的衝擊往往無法立即消失,可能表現為失眠、恐懼、情緒低落,甚至不敢回想當下情景。在這樣的時刻,「心理急救」(Psychological First Aid, PFA)顯得格外重要。
什麼是心理急救?
心理急救不是專業治療,而是一種災害現場最即時的陪伴與支持。它的核心目的並非「解決問題」,而是協助受災者在混亂中先找到安定,逐步恢復力量。
心理急救有三個簡單步驟:
👀 看(Look):確保安全,觀察身邊的人是否需要幫助,包括身體與情緒狀態。
👂 聽(Listen):若對方願意說話,耐心傾聽,不急著打斷或安慰「沒事了」,而是讓他感受到「你的感受被理解」。
🤝 連(Link):協助連結資源,例如尋找正確資訊、協助聯絡親友,或提供必要的日常協助。
災民自我照顧小提醒
🌱 允許自己有情緒,不必責怪自己不夠堅強。
🌱 嘗試補充水分、吃點東西,讓身體維持能量。
🌱 找到可信任的人陪伴,即使只是靜靜地待著。
🌱 如果新聞讓你感到更加焦慮,可以暫時停下,讓自己喘口氣。
這些簡單的方式,或許無法立刻抹去痛苦,但能在混亂中帶來一絲安定。
我們的行動與期望
在這場災難中,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破壞,也看見台灣人彼此間的守望與關懷。
臺中市紅十字會將持續整合物資,依需求陸續送往災區。所有收到的捐贈物資將先存放於臺中市紅十字會愛心食物銀行,經盤點後再分批送出;若有剩餘,將用於日常服務,避免浪費,並持續幫助在地有需要的家庭。
💌 我們誠摯邀請大家到我們的FB 連結點我 分享這篇文章,讓更多人理解心理急救的重要,也讓花蓮的鄉親知道——他們的需求與心情,我們都在乎。
**以上有關心理急救內容,由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的高振傑心理師(專業心理急救講師)提供,參考資料來自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(IFRC)《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心理急救指南》




